數學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體系的嚴謹性。因此,随着學習的不斷深入,相當一部分學生越來越不喜歡數學了。數學給他們的印象變得複雜難懂、枯燥乏味,而且總是和令人頭疼的考試連在一起。沒有了學習的樂趣和信心.可想而知學習數學的效果當然大打折扣。據在大學一年級學生中所作的調查表明,高等數學是大學生們最畏懼的、不及格率最高的課程之一。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如何才能發揮出學生的數學潛能呢?受到約翰·C·馬克斯偉爾的暢銷書《領導力21法則》的啟發,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與教訓,經過深人思考,我提出學好數學12法則供大家參考。
一、過程法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好數學當然非一日之功。所謂“會學習”是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即從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不知道如何來做的不自覺階段,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自覺階段,最終達到胸有成竹、運用自如的境界。隻要我們每天堅持不懈地學習。一點一滴地積累,終究會有所收獲的。每一位數學家的成功和成一就都是過程法則的體現。
二、興趣法則——培養興趣,有益學習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對數學比較開竅。新知識一點即通,學會後X能舉一反三;有的學生卻一點也不感興趣.甚至一竅不通,一問三不知,連數學教師也束手無策。無能為力。要想學好數學,就必須從培養興趣人手。當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逐漸地去找感覺。下面談到的幾點有助于你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1、體會數學的奧妙
數學的長河蘊含着無窮的奧妙,這些奧妙吸引着衆多的人們去邀遊、去探密,數學本身又展現着無限的美,這些美誘使着有志的人去探索、去獻身。例如:黃金分割體現了數學的勻稱、和諧的美;《莊子-天下篇》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2、數學也可以有幽默
不喜歡數學的人總把它和枯燥、乏味聯系在一起。其實。隻要你換一種方式體會一下,數學中也可以有幽默。有這樣一則小幽默:一位統計學家經常要乘飛機去各地旅行.由于害怕飛機上被恐怖分子放置炸彈,就用數理統計的知識算了一下,飛機上被放置一枚炸彈的概率比被同時放置兩枚炸彈的概率要大得多.于是他每次乘飛機時就自己攜帶一枚炸彈。這則幽默中就蘊含了條件概率的數學思想。
3、玩一些數學遊戲
許多人們喜愛的遊戲中都蘊含着豐富的數學思想。比如:填數遊戲、博弈遊戲等。有空時玩一些你喜愛的數學遊戲。不僅能開闊思維、增強智力。也有利于克服學習數學的昆難情緒,放松心情,提高興趣。
4、多了解教學的應用
都說數學的應用很廣泛,但一般人日常生活可能隻接觸到簡單的加減乘除。因此,不少學生就問,學這麼多、這麼深的數學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仔細看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原理。比如:蒸饅頭放多少堿最好的問題中體現了優選法的思想;生活中越來越不可或缺的計算機在很大程度上和數學是密切相關的。
5、改變一下教學法
教師也不妨改變一下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法。理論多聯系實際,并結合運用多媒體等新技術教學手段,如網上教學,網上輔導,數學實驗,影像動畫,互動交流等.避免理論上的枯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勤奮法則——業精于勤。
|
|
荒于嬉成功=勤奮×99%+天才×l%。勤奮工作弦0苦鑽研,嚴謹治學,精益求精從來就是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精神。數學更是其中的典型,要學好數學尤其離不開勤奮。“布爾代數”的創始人——英國數學家布爾小時候家境貧寒,連中學都沒有上完。但他自學成才。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四、“通才”法則——學好數學也需要全面的素質 “數學之神”的阿基米德一生著有涉及幾何、算術、數論等多種學科的十幾種數學論著,同時還取得了浮力定律、杠杆定律等著名的物理學成果,另外他還是螺旋水泵的發明人。許多時候我們會看到。有的學生功課一門好,門門好,而有的學生門門都不好,也有人一人取得多項科學發明成果。這些事例都可以說明,隻一味地死學.為學數學而學數學不一定能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全面的科學素質和修養對數學學習起着很大的作用。 五、直覺法則——“數學發明創造的動力不是推理。 而是想象力”許多數學家在自己的數學創造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數學發現很大程度上依靠想象力、頓悟、靈感等直覺因素。法國數學家阿達瑪說:“嚴格地說,幾乎不存在什麼純邏輯的發現。因為即使對于邏輯推理而言.由無意識所産生的直覺也是必要的。至少在初始階段是必要的。”學習數學也同樣可以利用直覺法則。在學習某個新的數學知識時。學生首先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直觀背景和曆史材料作出某種比較合理的直覺猜想,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預定的或不定的程序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歸納抽象、推理論證,在這一過程中自己來體會發現數學的美感與樂趣。這樣既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六、創新法則——創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雖然任何科學發現都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但是創新是科學發展的生命,單純的、重複性的研究是投有意義的。也是極大的浪費。從數學史來看.隻有不斷創新。才有今天數學的飛速發展。人們之所以記住了龐加萊等一些數學家的名字,正在于他們的獨創性的工作對數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數學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數學學習的方式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靠死記硬背來被動地學習是有很大弊端的.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漸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就需要有新的學習方式來補充。以适應素質教育的新要求。 七、激勵法則——獎勵先進,鞭策後進 數學學習是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不妨采取一些激勵措施與手段。促進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激發學習的潛能。比如:獎學金、數學競賽、勵志教育、社會需求教育、教師批評鼓勵等方式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八、動能法則——聚集動能。激發潛能 動能法則能夠激發出人的潛能,産生很大的威力和作用。就拿身邊的事例來看.我所在的學院剛人校的新生普遍數學素質不高。數學學習狀況比較低落。上學期,在譚飛老師的帶動下開展了數學互動升級式教學模式的試驗,即通過在授課班級組建數學學習互動小組,定一周為互動時間單元,以循序漸進、螺旋升級的方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具體而言,互動升級式教學模式就是以課堂上師生有趣有味、有張有弛的互動教學:自習課學生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模仿實踐;每周末小組互尊互愛、互惠互利的交流總結;下周初教師有闆有眼、有練有評的點評升級四個環節為基本周期的螺旋升級式教學進程。一學期下來.試驗班的學生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
|
九、取舍法則——善于取舍。事半功倍 我帶的班上有一位女生,平時學習比較勤奮刻苦。上課認真聽講.課後把書後的每一題都認真去做。但數學成績總是不理想,自己也很是苦惱。還有一位男生。除了課上聽講比較專心外,平時很少見他看書,但考試成績卻還不錯。分析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取台法則用得是否恰當。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加上學習知識不隻是個簡單、機械的接受過程,而是數學方法的理解和融會貫通。因此.學好數學僅有勤奮是不夠的。學習方法也要得當。在學習中善于取舍,抓住重點,舉一反三,往往能夠掌握主動,事半功倍。 十、壓力法則——轉變壓力,激發動力 數學學習有其特殊性.需要長期的堅持與努力.而人難免有時會産生疏忽和惰性。适當的壓力有時會成為學習的動力。來自外界的壓力,如父母的希望、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看法、社會的要求等,若能對待得好會對學習産生積極的幫助。來自自身的壓力。如學習上的小挫折,不服輸或上進心等。若能處理得好會更能轉化成為無窮的學習動力。 十一、影響力法則——有利影響。終身受益導師的啟蒙與影響對學習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導師嚴謹的治學态度、踏實的工作作風和淵博的學識構成了獨特的個人魅力.會深深地影響到他的學生,使他們終身受益。比如,著名數學教育家渡利亞的《數學的發現》、《怎樣解題》、《數學與合情推理》等教育論著和他豐富的數學教育思想影響了許多國家的幾代數學教育工作者。 十二、機會法則——抓住機會。增進學習 如果你有機會遇到好的導師指導、好的參考資料、好的學習環境等,這些都對你學好數學起到很大的作用。不過,機會總是遇到有準備的人。法國女數學家熱爾曼生于女性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時代。但她刻苦自學.立志成為數學家。她所撰寫的論文受到了拉格朗日、高斯等大數學家的賞識,從而有機會得到他們的有益指導。熱爾曼取得的數學成就使她成為曆史上第一個榮獲法同科學院大獎的女數學家。 通過實踐這些法則,你可以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數學潛能。學好數學。将來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專業,你都能獲得一個良好的數學基礎,這樣對你的學習和研究會起到很大的幫助。當然還有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努力培養對數學的情感。如果沒有對數學的熱愛,是談不上學好數學的。 |
|